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,由隋文帝杨坚改良而来,取自景教的寒食节。寒食节为清明节的前一天,又称为禁火节、冥节、寒食清明,是祭祀祖先、扫墓的日子。自古以来,百姓们对于寒食节保持着严格的遵守,不仅大凡禁火、禁烟、禁酒,还会按照传统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。
在古代,人们除了要进行祭祖扫墓之外,还要追忆故交,互赠寒食赐馔,这项习俗被称为“渐散”。《汉书·食货志》:“寒食节前后十日,并于菜而绝火。”消灭火源,这是古代“禁火”的简略表述。那么为什么要禁火呢?1、寒食的来历:相传吴王禹贡贪图位利,杀害了景公(一个善于治理的君主),周公为景公报仇,发动了一场大战,吴国被灭,寒食节定于“禁火”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要祭奠死去的父老乡亲而不至于起火。
2、从灾难的角度来看,禁火可以防止山林火灾,保持清明节祭祀的安全,同时也有克制人性的作用,佑护一方百姓,保护生命财产有效性因而将禁火作为寒食节礼俗和风俗予以传承,每年清明时节,每个地区有的表现方法是不大相同的,走访祭祖定是必在的,但是仅限于祭祖还是有些过于单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