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食节,又称踏青节或上巳节,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。据史料记载,寒食节始于战国时期,时间为农历三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日。此时正值春寒料峭,寒食形成了节气的名称。而“禁火”则来源于《左传》中的故事,“禁火”之后的第三日是寒食节。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,发展于汉代,成为唐代的正式节日。
关于寒食节的来历有很多不同的说法,也形成了许多中华民族独特的传说。其中,最具代表性的便是《梦溪笔谈》中的“投杼”,讲述的是周敬王在寒食节时瞒着子女重出昏鸦山上祭祀先人,不料儿子们发现后大打出手,直到激怒周敬王。王强调了家族的儒家道德在子孙后代中的重要性,于是在随侍者的建议下,王丢下窑钵下山,以示对后代死不足惜。后面子孙为了纪念他,每年在寒食节的时候都烧窑摔碗,以示哀思。
此外,据《晋书》记载,东晋名士慧远在寒食节到山中赏花。晋武帝因慧远大年轻时曾犯弑逆之罪,担心慧远怀恨在心,便派赵武征收他的生活费,为其送去一箭,以胁迫慧远归降。慧远虽然拾到了这支箭,但并不屑听从。他把箭摆在花丛里,教训说:“寒食到来,陵光升起;顺应万物,与天地同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