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成熟,不可抗力事件时有发生。为避免各方的损失,合同中越来越普遍地加入了不可抗力条款。但许多人对于不可抗力条款的理解仍存在误区。本文将介绍五个问题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不可抗力条款。
一、什么是不可抗力
不可抗力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,非出于一方当事人控制之下的、不能预见、不能避免、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,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、战争、政府行为等。但因一方当事人的原因导致的不可抗力情形不属于不可抗力范畴,例如企业经营风险、管理不善、技术不达标等,这些风险和责任应由当事人自行承担。
二、不可抗力对合同的影响
合同中常见的条款是如果因不可抗力原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的,双方无需承担违约责任。此时,合同将被迫中止,但合同的其他权利和义务仍然存在。如果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永久无法履行的,则合同自动解除。
三、不可抗力需要满足的条件
根据我国《合同法》规定,遇到不能预见、不能避免、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,一方当事人可以请求免除或者减轻其承担的民事责任。但需要满足以下条件:(1)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不能预见;(2)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不能避免;(3)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不能克服;(4)发生不可抗力事件的一方并没有过错。
四、合同中不可抗力条款应怎么写
不可抗力的范围应当在合同中约定清楚,以免将一些不能归为不可抗力情况的事件误判成不可抗力事件。同时,应将不可抗力的影响和效力明确写入合同。另外,合同中约定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应该如何处理,如双方应该如何通知对方,如何提出免责请求等。
五、如何判断不可抗力
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有争议是否属于不可抗力情况,应当向仲裁机构提起仲裁请求。如果争议被判定为不可抗力,则合同中止或者解除;如果被判定不属于不可抗力,则违约方应当承担违约责任。